北斗其實擁有GPS沒有的黑科技與絕活
北斗與GPS射頻兼容,兩系統民用信號實現互操作,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號。接收機需要同時看到4顆導航衛星才能定位。北斗與GPS實現互操作,相當于整合在一起。一臺接收機能同時接收兩個系統的衛星信號,更方便定位。
北斗與GPS射頻兼容,兩系統民用信號實現互操作,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號。接收機需要同時看到4顆導航衛星才能定位。北斗與GPS實現互操作,相當于整合在一起。一臺接收機能同時接收兩個系統的衛星信號,更方便定位。
對抗性環境中由于電子干擾、電磁脈沖武器或地形掩蔽使得GPS性能下降或無法使用。DARPA定位系統該系統工程旨在有對抗性環境中,為作戰人員提供GPS級別的定位、導航和定時功能。
為了提高北斗導航系統精度,北斗導航地面增強系統基本方案確定:全國范圍內將建150個基站,省市原有基站也將進行改進。此外,在北斗導航產業化應用方面,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手機年內有望面世。
在衛星導航應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我國也尚未真正突破,國內基礎產品生產規模和質量尚未過關。從產業鏈整體角度看,芯片等硬件核心技術仍然是產業發展所需的核心技術。從產業鏈產值分布情況看,我國產業發展主要集中于中游和下游,上游所占份額極小。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其產業未來10年將經歷前所未有的四大轉變:從單一的全球定位系統時代轉變為多星座兼容并存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時代,開創衛星導航體系全球化和增強多模化的新階段;從以衛星導航為應用主體轉變為定位、導航、授時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等信息載體融合的新時期,開創位置信息融合化和產業一體化,以及智能化應用的新局面;從以產品應用為主逐步轉變為產品和運營服務并重的新模式,開創應用大眾化、服務產業化和智能
美國航天局的空間通信和導航方案正在開發能力,使高空飛行任務能夠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信號進行計時和導航,包括前往月球的飛行任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LBS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所有的移動互聯網都是LBS,他認為所有的都應該考慮到屬性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提高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一方面提升用戶體驗。
整合型地理位置簽到服務(location check-in aggregator)是指可以將地理位置信息同時簽到到多個地理位置服務的網站,這類服務的出現是伴隨著大量類Foursuare的出現而出現
LBS首先從美國發展起來,起源于以軍事應用為目的所部署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隨后在測繪和車輛跟蹤定位等領域開始應用。當GPS民用化以后,產生了以定位為核心功能的大量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LBS及其所涉及的技術才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直到2006年,才基本上完成了全美無線通信網絡的升級改造。此外,2001年的911事件也讓美國的公眾認識到位置服務的重要性,因此,在為了實現E911目標的同時,基于位置服務的業務也逐漸開展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E911促使移動運營商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力量來研究位置服務,從而催生了LBS市場。